文 | 白杨
哈尔滨威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3023.SH,简称威帝股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呈现营收高速增长与盈利短期承压并存的态势。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395.40万元,同比增长108.57%,创下近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业务转型,新增乘用车电子产品和光导注塑件产品业务,为收入增长带来新动力。然而,半年报显示,威帝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仅为55.21万元,同比有所下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72万元。

营收大幅增长,成本增速高于收入
2025年上半年,威帝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这一显著变化主要得益于公司成功拓展乘用车电子产品和光导注塑件新业务领域,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88.90%。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反映出公司当期经营面临挑战。
第二季度威帝股份营业收入为3579.48万元,同比上升139.86%,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威帝股份方面表示,新增业务已经初步形成收入贡献,为整体营收增长提供新动能。
盈利能力指标出现一定波动。销售毛利率为16.38%,同比下降46.81%;净利率为-0.43%,同比下降103.0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7%,同比下降89.06%。报告解释称,这是由于新业务初期毛利率较低以及原有业务销售量下降所致。
半年报显示,该企业营业成本为6183.97万元,同比增长152.03%。成本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是由于新业务开展初期的规模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在研发投入方面,威帝股份持续加大力度。上半年企业研发费用为790.01万元,同比增长35.5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0.68%。这些投入主要用于全液晶仪表、控制模块、智能座舱系统、车身域控制器等新产品的开发。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费支出总计494.3万元。其中,管理费用526.11万元,同比增长32.20%,主要系合并范围新增子公司的影响。财务费用为-273.65万元,主要由于存款本金减少及利率下降导致利息收入减少。
现金流阶段性为负,投资活动支出增加
数据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04.02万元。报告称是由于新增业务的销售回款多为承兑汇票,报告期内尚未到结算期,未能形成现金流入。
投资活动方面,现金流量净额为-667.91万元,主要用于新增业务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增加。这表明威帝股份正在积极投入资金扩大生产能力,为未来业务发展奠定基础。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2.83万元,系支付股票回购款所致,该企业于2025年1月完成回购396.24万股,用于减少注册资本,体现了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半年报显示,威帝股份多项资产科目出现较大变动。企业上半年应收账款同比有所增长,主要源于营业收入的增加。存货期末余额为9715.73万元,与业务规模扩大相匹配。
公司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980.33万元,较2025年初增长628.71%。报告显示,是由于安装中尚未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增加和正在进行的厂房改造,反映出公司正在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使用权资产期末余额为2086.81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934.52%,原因是租赁设备及厂房增加。这些投入都为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负债结构方面,租赁负债期末余额为1109.92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822.11%,同样是由于租赁业务增加所致。多方数据共同印证了,威帝股份上半年的积极业务扩张。
行业布局持续深化,长期发展仍具潜力
威帝股份是国内汽车电子控制产品供应商,一直致力于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CAN总线控制系统、汽车组合仪表、智能驾驶座舱系统、域控制器等系列产品。
面对业绩压力,威帝股份正在积极推进业务战略。报告期内,企业成功拓展乘用车电子产品和光导注塑件产品业务,进入乘用车领域和注塑件领域,丰富了产品线,拓宽了市场空间,这也是营业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新业务布局早在2024年已有资本动作,公司完成了对安徽阿法硅新能源共性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51%股权的收购。阿法硅主要为奇瑞新能源的品牌车型提供中控显示屏、液晶仪表屏、组合仪表及控制器等产品,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企业也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主营业务,稳步推进阿法硅的发展,促进公司业绩提升。同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根据行业数据对比,威帝股份在汽车电子领域目前保持着良好的市场地位。公司是国内多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车身电子产品配套商,提供配套的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达70多家。
企业在客车车身电子行业深耕二十余年,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品牌优势和市场客户资源。在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为威帝股份成功拓展乘用车电子和注塑件新业务、实现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财务指标来看,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水平,现金流短期承压主要是由于业务扩张所致。随着新业务逐渐成熟和产能释放,预计未来将逐步改善。
尽管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未来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深入推进,公司在新业务领域的布局和投入有望逐步释放效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