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审议通过,武汉大学王培刚:关键是优质专业人才下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审议通过,武汉大学王培刚:关键是优质专业人才下沉

目前强基工程重点要解决的还是优质专业人才的下沉问题,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2025年8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把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发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完善医保支付等政策,扩大用药种类,提升基层看病就医保障能力。

“强基工程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是贯彻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项重点工作。”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培刚告诉界面新闻。他此前公开发表的文章表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和重心所在,是分级诊疗制度和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进的主阵地,基层卫生治理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中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际上是广泛普遍存在的。” 王培刚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有很大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王培刚介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医疗服务将持续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和布局需要优化调整;另一方面,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慢病时代到来,小额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把重点转向基层医疗服务建设。

为此,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人口分布情况,优化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资源。2025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情况的汇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在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相对健全,现有超60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医疗服务,超50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让百姓看病就诊能够在“家门口”解决问题。

王培刚指出,目前强基工程重点要解决的还是优质专业人才的下沉问题,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优质医疗人才是基层医疗‘留得下’患者的关键。” 王培刚说,一方面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升其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人事薪酬管理制度,激励专业人员下沉。

会议指出,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发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完善医保支付等政策,扩大用药种类,提升基层看病就医保障能力。界面新闻注意到,近年来,以推出“三医联动”的三明为开端,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医疗资源从“往上聚”向“往下沉”转变。例如,广东佛山顺德建立紧密型区域健康共同体,湖南搭建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审议通过,武汉大学王培刚:关键是优质专业人才下沉

目前强基工程重点要解决的还是优质专业人才的下沉问题,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2025年8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把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发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完善医保支付等政策,扩大用药种类,提升基层看病就医保障能力。

“强基工程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是贯彻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项重点工作。”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培刚告诉界面新闻。他此前公开发表的文章表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和重心所在,是分级诊疗制度和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进的主阵地,基层卫生治理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中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际上是广泛普遍存在的。” 王培刚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有很大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王培刚介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医疗服务将持续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和布局需要优化调整;另一方面,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慢病时代到来,小额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把重点转向基层医疗服务建设。

为此,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人口分布情况,优化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资源。2025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情况的汇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在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相对健全,现有超60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医疗服务,超50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让百姓看病就诊能够在“家门口”解决问题。

王培刚指出,目前强基工程重点要解决的还是优质专业人才的下沉问题,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优质医疗人才是基层医疗‘留得下’患者的关键。” 王培刚说,一方面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升其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人事薪酬管理制度,激励专业人员下沉。

会议指出,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发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完善医保支付等政策,扩大用药种类,提升基层看病就医保障能力。界面新闻注意到,近年来,以推出“三医联动”的三明为开端,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医疗资源从“往上聚”向“往下沉”转变。例如,广东佛山顺德建立紧密型区域健康共同体,湖南搭建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